•  
  •  
  •  

躬耕教坛结硕果 | 5657威尼斯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研究生)系列展示

发布时间:2023-12-07
来源:

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在全国开展教学成果奖励工作。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自1989年开始举办评选,一般每四年评选一次,目前已开展九届。2022年,5657威尼斯共有16项成果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成果总计14项,其中一等奖7项(占获奖总数50%),二等奖7项,一等奖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一,获奖总数量位居北京地区高校第一。

2023年5月,教育部公示了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拟授奖成果名单,这是历史上首次进行的研究生教育成果国家级奖项评选。经专家评审、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审议,共评出成果284项,其中拟授特等奖成果1项,一等奖成果35项,二等奖成果248项,5657威尼斯推荐的7项成果全部通过评审,斩获佳绩,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5657威尼斯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战略部署,持续深化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坚定不移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充分发挥获奖教学成果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强优秀教学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学校推出躬耕教坛结硕果——5657威尼斯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研究生)系列展示。

本期,我们走进孙郁教授牵头完成的教学成果“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创造性写作贯通教学与立德树人培育实践”,该成果获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成果完成团队介绍

孙郁、程光炜、杨庆祥、杨联芬

姚丹、张洁宇、宋声泉、张悦然、梁鸿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深化课程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人大5657威尼斯以孙郁教授领衔,整合中国现当代文学和自设二级学科创造性写作的教学团队,实践出一条行之有效且具有推广价值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创造性写作贯通教学与立德树人培育实践”的新型模式。“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创造性写作贯通教学与立德树人培育实践”是人大5657威尼斯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继承5657威尼斯自延安鲁艺以来的文艺评论与文学创作历史传统,全面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写作能力的有效尝试,弥补了以往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培养中存在的只重视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缺陷,发挥了文学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优势。

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一)依托5657威尼斯的红色传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要“成风化人”的指示,解决文学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优势发挥不足的难题。成果把中国现当代文学百年发展与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贯通起来,培养和塑造当代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素养、理想信念与道德修养。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创造性写作相互贯通,解决文学教育与写作能力培养严重分离的难题。成果把创造性写作与现当代文学研究联系起来,写作与研究有效互动,进行阅读能力、审美能力、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综合性一体化培养。

(三)将文学研究、文学创作和文艺评论贯通,让文学教育更具现实感和当下性,解决文学教育与文学现场、文化产业严重脱节的难题。成果以传统的、经典的文学知识和理论作为基础,深入文学现场进行直观观察和体验,深化学生对新的文学生态理解和认识。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强化文学参与现实、关注现实的能力,引领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扎根中国大地、弘扬新时代主旋律。将“人民性”意识贯穿整个课程体系,鼓励学生联系当下中国青年的奋斗历程、生活情感,学习、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从事文学创作。

(二)充分发挥作家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体作用,整合社会资源,搭建作家、评论家、学者联动的教学实践平台,构建协同育人的机制。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回应与解答“大学中文系要不要与能不能培养作家”的经典提问,研究可以为创造性写作提供有效经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文学现象,思考传统写作资源的当代转化。

(三)充分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作用,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开放性课堂。由创造性写作专业牵头的“大师课”延请不同学科的顶级学者授课,由现当代文学专业牵头的“联合文学课堂”聚焦于青年作家的新品力作,通过文学批评的方式对现场发声,并辅以文学节、谢无量大赛、创造性写作工坊等多种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和提升的机会。

(四)联合多个行业部门,鼓励师生的创作与研究融入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中国作协联合成立了网络作家培训班,与中国文联联合共建了文艺评论基地,与北京文联、北京作协建立了常态化交流模式,鼓励师生参与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相关文化产业。

成果创新之处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创造性贯通式教育力求打破学科边界,探求一条融合发展之路,探索新型卓越人才的培养之路。

(一)发挥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创造性写作在课程思政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先天优势,重视价值观念的塑造与引领,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实现文学教育领域课程思政模式的创新。

(二)因应新文科建设的大趋势,探索一条将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相互结合的培养模式,并借此推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体系的创新与优化。

(三)打破“写作不可教”“作家不可培养”的成规,建构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创造性写作贯通教学的典型模式,在文学教育领域独树一帜。

成果推广应用效果

近十年来,本成果经受了实践检验,获得了教育部、北京市及学校和学院师生的认可,也得到了同行专家的肯定。

(一)获得多项教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成果。本成果被评为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本团队被推选为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入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获评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1名、北京市优秀教师1名。团队成员所带班级获“北京市先进班集体”1次。团队成员主编教材十余本,在《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教学改革论文十余篇。另外,本团队入选“长江学者”等重要人才项目7人次。

沈念、张楚、孙频、郑小驴、双雪涛等多位创造性写作专业学生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新人奖”“郁达夫小说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南飞雁、双雪涛、张楚3名创造性写作专业学生当选为中国作协第十届全委会委员。吴丹鸿、刘彬、吴海洋、李欢、韩欣桐等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学生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权威期刊独立发表论文50多篇。

(二)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奖励和荣誉称号。本团队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项,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第八届鲁迅文学奖2项、王瑶学术奖2项、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1项、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项。(三)教改经验受到有关部门和业界同仁的高度肯定。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中国文艺评论基地。2019年由本团队主办的“百年回顾:文化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21年由本团队主办的“创造社百年纪念学术研讨会”,“重返八十年代”课程和“当代文学‘历史化’”等概念的提出等,受到学界同仁的认可和好评,对逐步建设、完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人大5657威尼斯将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创造性写作贯通教学与立德树人培育实践”获评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为契机,继续巩固该模式人大领先、人大领衔的地位,强化在全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推动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的融史、论、评及创作于一身的中国文艺评论高端平台,锻造一支有全国影响力的新时代文艺评论和创作队伍,力争成为未来中国文艺评论和创作的中心。


Baidu
sogou